第 134 章 番外·三国线完(2 / 2)

安分守己当昏君 顾四木 17704 字 9个月前

这回,姜离吸取经验教训——

手再长也有个范围,她退到昭烈帝的臂展之外,抓住了丞相的衣摆。

就一天,让她坐坐丞相的马吧。

要不是来不及,她还想坐一下丞相的战车呢!

*

回程路上,刘备的目光总忍不住落在身旁骑马带着孩子的年轻军师身上:被留下来面对一切的人,最辛苦。

然而直到看到了新野军营的大门,他也没想通:孔明是如何在那等境况下再延续季汉的

当然,昭烈帝现在更想不到,他家丞相做到的可不只是延续。

——而是一手拉起蜀地的经济,一手率军南征平叛乱。更在几年之后,以一州之力便能数次出兵北伐,令曹魏君臣头疼畏惧,甚至于时人云‘魏人畏蜀如畏虎’!

**

新野军营。

原本在练兵的赵云,刚看到张飞跑过来的时候,还如常带笑开口问道:“三哥,你跟主公回来了?有没有请到……”

才说了一半,就被张飞一把拉上:“赶紧跟我来。”

简直是火烧眉毛的样子。

赵云:?难道主公又没有见到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卧龙先生’?

但就算没见到,也不至于急成这样吧。

然而再凝神细细打量张飞,赵云就吃惊发现三哥眼睛颇红,似乎是大怒或是大悲后的样子。

什么事能让三哥这个样?

赵云连忙问道:“难道是……主公遇到什么危难了吗?”

张飞想起方才的事儿,闷声答道:“现下还没有。”

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被吓到了,什么叫‘现下还没有’?!

他忍不住反手拖住三哥要问个明白。

任谁想要拽走不肯配合的赵子龙,都是费劲的,于是张飞加了一句:“大哥二哥和军师都在,有要紧事,快跟我来!”

赵子龙:军师?卧龙先生吗?

等等,假如主公没事,还如愿以偿请来了军师,那到底能有什么更重要的事儿?

张飞只铿锵有力道:“听故事!”

赵云:……

*

是的,故事。

一路回到新野后,他们已经冷静了下来。

决定,将那条时间线上的未来,当作史书上的‘故事’。

可以引以为戒,可以参考,但自不能当作影响将来行事的最要紧指标。

姜离星星眼:果然是丞相!(刘备:?孩子啊,我也是这样想的。)

姜离从前有段时间很爱看重生文,喜欢看主角有了先知视角后,避开艰难险阻,走上人生巅峰。

甚至在她遇到重大打击的时候,也想过,要是有机会可以二周目再来就好了。

不过她心里也明白。哪怕有二周目,她能改变的很可能只有寥寥几件事情。

人生说短也短,说长却也长,要要赢数十载,靠的绝对不是什么‘剧透’。

毕竟,在这个英杰遍地走的三国时代,旁人又不是只会按照史书去走的npc。

剧透是一时的,本事才是永恒的金手指——所以世上的诸葛亮才分为两种:真正的料敌于先的诸葛亮,和事后诸葛亮。

就像是,如果让一个普通人带着特别详细的史料过来,让他在知晓各种后事发展的的情况下跟丞相为敌——与原本时间线的区别估计只是:茫然无知中被吊打和心知肚明被吊打的区别。

感觉前者倒是更幸福

些……

所以,只是故事。

只是故事里的人令人心碎——

刘备听眼前孩子说起季汉丞相余下的十一年,说起《出师表》的谆谆叮嘱,说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起五次北伐,说起星辰最终在五丈原落下……

以及字字血泪的‘《临终遗表》’。

在生命即将烧尽的最后一刻,丞相依旧在嘱咐刘禅‘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要记得先帝的志向,要记得爱护百姓。

要做个好孩子,哪怕我再也不能护着你走下去了。

还有啊……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好在,二十七年来,终是未有一日相负。

遗表留给的,是他带大的陛下;而要从容坦然去见的,是他追随的陛下。

星辰陨落,距离今岁今日,恰是又一个二十七年过去了。

*

刘备一时难以言说的心痛如绞。

觉得哪怕是‘故事’,自己估计也要落下一个后遗症:从此不敢看桑树。

转头向外望去,窗外正是夕阳西下。

金色夕阳斜入屋中,拖出长长的黑色影子。

像是流星坠落后的暗影。

而在这片夕阳里,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却是笑了。

看到丞相的笑意,姜离就明白:无论今日听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是成功还是失败,丞相都会一往无前走下去的。

千千万万回。

像是无数个时间线里,依旧会站出来保卫京城的于少保,提枪上马北伐的岳少保。

丞相的笑意里有欣慰喟叹:原来不是隆中初见的一时的志气,‘我与主公’真的这样坚持了一世。

至死不渝,百折不挠,以至于千载后的世人,依旧记得这场并未成功的燃烧。

听丞相如此感叹,姜离立刻想起了她还带来了一本特殊的书。

不是资料书,而是后世所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对丞相的‘推崇夸赞’合集。

姜离还特意给这本书做了个腰封,上面写了比较经典的几句,比如杜甫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刘备也凑过去看了看,引起他注意的是‘武侯祠’三个字。

按照汉时的礼秩,臣子是不能立庙立祠的。

但那条线上的后世人,既然多提及‘武侯祠’,甚至用此来代指,可见他家丞相是有祠的!

这才对嘛。

他家丞相是普通臣子吗?

刘备还特意向姜离确认了下,他理解的没错吧。

刘备不问还好,一问姜离就想起了——

武侯祠啊,其实,也是您的昭烈帝庙。

姜离是去过武侯祠的人,她当时还小,也没有提前做过什么功课。还以为武

侯祠就是纪念诸葛丞相的专祠,结果只见大门口匾额赫然写着汉昭烈庙。

当时年少无知的姜离:?走错门了?

后来才知道,何为‘一体君臣祭祀同’。

古往今来,只此一处。

*

姜离吃到了三国线的第一餐。

只是除了她以外,其余人都没有专心吃饭。

在姜离认真吃过饭后,刘备到底特意问起:“阿斗……()”

刚才姜离的讲述里,阿斗虽不是主角,但刘备也已经听出,那条时间线里的儿子,并不出众。

他这个岁数,在此时真的是老来得子,当然希望儿子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够如汉光武帝一般三兴炎汉。

可惜并不是。

考虑到她走后,如今才半岁的婴儿阿斗的未来生活,姜离还是多说了几句。

后世的学子在学生时代,背诵《出师表》的时候,许多都想过‘啊,为什么这么长’。

但对刘禅来说,想来只觉得短,太短了。

相父走之前,他一切都托付给相父,而相父走后,他一直在用《出师表》上的人,甚至他们的子孙后代。

直到用无可用。

刘备轻轻吐口气:好在,还知道信人。?()?[()”

遗传到了他这一点。

但……

虽然姜离没有再讲下去,但刘备也猜的到,待到扶大厦之将倾的人不在了,大厦必然倒了吧。

如她故事里的阿斗,自是守不住季汉的。

那个季汉的火,还是熄灭了吧。

*

刘备感慨道:“便不是季汉,但终究还是有王朝结束了这乱世吧。”

“若是个如汉一样的朝代,于百姓们也是一件大幸事。

姜离当即缄默,像被饴糖粘住了一样不开口。

看到姜离的表情,刘备心下黯然:啊,看来在她的世界,乱世后的下一个王朝不是跟汉一样的盛世啊。

于是他又补充了一句:“便不是盛世,想来百姓也比这汉末乱世过的好。”

姜离继续沉默。

刘备:……孩子,你沉默的我很慌啊。

难道还不如这会子吗!那这黎民众生也太惨了吧。

他们都看着姜离。

半晌,见这孩子吐出一句:难说。

姜离只有这个答案了。

因为,接下来,是晋。

魔法书一般的晋史。

五胡乱华黑暗长夜;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所以,不光是她,姜离听过太多期冀:想去给关二爷送马,想要在落凤坡外拦住庞统,想要带着灭火队去夷陵灭火,甚至,想要给丞相送十万个大学生。

再异想天开的想法,却都是一样的心思:这汉末浪漫的理想主义星光,不想它坠落。

想让它照亮万姓黔首归家的路。

**

姜离临走前,去看了看婴儿阿斗。

那感觉是很奇妙的:有种老式计算器的惺惺相惜。

他十七岁登基,正是清澈愚蠢大学生的年纪。

而这个年纪要撑起一个疲弊的国家,对普通人来说太残忍了。

“希望这一回,十七岁的你,有父皇,有相父,有叔叔们可以依靠。”

**

七年后,益州。

阿斗看着车载斗量的书愁眉苦脸。

听父亲说,这是他素未谋面的一位姐姐留给他的生辰礼物:足够他从七岁学到七十岁。

不但如此,据说这位姐姐离开之前,还嘱咐父亲叔叔和先生,不能光背书——得给孩子出卷子,这学的好不好,每月考一考就知道。

如今父亲和先生都不在家。

等他们回来,就要考自己功课了吧。

阿斗趴在桌上睡着前还在想:姐姐,真是种可怕的传说啊。!

() 顾四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