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元末农民起义11(1 / 2)

[朱元璋在开封坐镇了两个月,安排好诸多事宜后,攻取元大都的行动正式开始。

北宋靖康耻后,金兵携带战利品和俘虏北上回燕京,大宋的君臣一路仓皇南逃,只有年已七旬的宗泽老将军,留守在都城汴梁,缝补着大宋最后一点体面。

可惜将领有心,君王无耻,终究没能过黄河雪耻。

宗泽老将军死不瞑目,临死前还在大喊:“过河!过河!过河!”]

画面中,一队队甲士手拿长枪,昂然挺立,跟在各自的将领身后,快速而有序的在赶路。

李世民作为行伍出身的天才将领,赞了一句:“行止有度,果然是强军!”

[现在,徐达和常遇春,就在这汴梁,就在宗老将军的埋骨地,就在岳飞饮恨之处,领着儿郎们,过河了!]

[元廷这边,可谓是一团乱麻。本来团练兵演变成了军阀,就在不停地内斗,后来更是发展成参与到了皇室的储位之争--小铁锅猛然发现没了脱脱,没了权臣,他自己的太子成长起来,想提前上位了。

于是皇帝和太子又各自拉帮结派。

简直是“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可到了这时候,小铁锅也顾不得太子一直想上位了,只能紧急召最后一个能打王保保进京勤王。

结果你猜怎么着?王保保被之前皇帝和太子的各种骚操作整无语了,不愿意去,他的部下也分成了两派,没统一意见,结果就一直按兵不动。]

“老子和亲儿子也能打成这样?”胡大海愕然,感觉有点超出他的认知。

李善长笑道:“胡将军,这可是至高的权利,谁不想争一争呢?自古来为了那张椅子,骇人听闻的事情多了去了。”

“皇帝老儿既然怕别人抢皇位怕到连儿子都要防备,那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儿子?”

李善长:胡将军,好问题啊!以后有机会,你自己去问问那元顺帝吧!

天幕继续播放,还伴随着一阵激昂的BGM,让观看的众人也不自觉特跟着心潮澎湃起来。

[但徐达这边却是进兵迅猛,一路势如破竹。

洪武元年闰七月初,徐达率兵渡河。

闰七月十一,徐达部从河南开封到达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山东临清。

闰七月十五,会师常遇春部,攻下山东德州。二十日,克河北沧州。

二十五日,到达天津河西务,打败元廷平章,擒获将领官员百余人。

二十八日,攻克大都门户通州。

丢失了四百年的幽州,就在眼前。]

十七天,从临清打到通州。

秦始皇对着他现在的地图,跟着一起看位置,然后在心里感慨:朕也好想要大运河!

[光复通州的当天,小铁锅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不得不说,虽然元廷一直排斥汉化,但许多高层的汉学修为还不错的。有大臣跪地泣血,要元顺帝死守都城,等待勤王之

师。

但小铁锅只说了一句话:今日岂可复作徽、钦?

什么叫历史的耻辱柱?徽钦二帝做到了,简直是下了十八层地狱也要被反复鞭尸的程度。]

[在生死存亡面前,原本打的你死我活的一家人迅速和解,当天晚上,小铁锅就带着后妃和子女从后门溜了。从居庸关退出大都,绕道山西找王保保一起回了上都。]

[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达率兵抵达元大都齐化门。

四百年了……哦,不。

若是从安史之乱之后,河北镇割据开始算起。幽州已经脱离中原王朝五百余年了。]

李世民检测到关键词:安史之乱,幽州割据。

什么时候能跟天幕上这个后生直接交流?他有许多疑问!

[当初南宋诗人陆游痛心疾首于偏安一隅的朝廷不争气,临死之前的遗作还在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刻,在齐化门前,终于可以告慰陆放翁一句了。

追亡逐北,荡平幽燕,复我疆土,开拓太平!]

徐达很少说话,可看着天幕,想到未来自己将要取得的成就,脸上不禁也带出了自豪的喜色,眉毛都要飞起来了。

[关于大明这个国号,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相传是朱元璋打下了浙江金华后,在那里设立了两个大牌子,上面写的就是这两句话。

日月即为明。

不过还有另一个说法,也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