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一个忠字了平生
接下来的日子,傅九衢十分平静。 他有条不紊地处理公务,一应如常地陪伴辛夷和羡鱼,就连神态都看不出半分异常,好似没有受到狄青之死的半分影响。 孙怀和段隋几个原本很是忧心,看他如此,这才稍稍放了心。 但辛夷默默观察,心下里更是害怕。 暴风雨前的宁静最是骇人,从那天傅九衢执意要动用酷刑杀人,她便隐隐有些不安。 又一月,梁仪从陈州回来了。 他带回一些狄青的遗物,同时也带回了疯疯癫癫的周道子—— 金风院的书房里,梁仪面色沉重地打开包袱。 “魏夫人让属下带回狄将军铠甲一副、双锏一把,还有这个铁连枷,说是带给九爷,做个纪念……” 傅九衢垂眸,“师母如何?” 梁仪道:“已随狄咏等人,归葬还乡……” 落叶归根。官员死在任上,大多会归葬祖茔。 狄青生出汾州,也将葬于汾州,辛夷依稀记得当年去山西旅游,在导游嘴里听说狄青墓时,那脑子里一晃而过的情绪…… 而狄咏,狄青之子。导游说:因为他长得俊美无俦,宋哲宗为公主选驸马的时候点名要求,一定要像狄咏那般美貌。而狄青这个儿子,有乃父之风,后来“屡立战功”,“以身殉国”。 念及这一点,她突然悲从中来,眼泪淌下来都没有察觉。 傅九衢凝神而视,递上手帕,示意孙怀。 “带娘子下去休息。” 辛夷慌不迭地擦干眼泪,“我没事我没事,你们继续……” 傅九衢深深看她一眼,抬下巴,“继续说。” 梁仪吸了吸鼻子,声音略微低沉,“狄将军死前,嘴角生一粒毒疮,但有周老先生调治,并无大碍,眼看就要好了,怎知横生不测……” 宋史对狄青的死,只有四个字描述。 “疽发髭,卒。” 说他嘴上长了个毒疮,然后就不治身亡了。 “字越少、事越大”,人人都觉得狄青的死不简单,可是到底如何,概无定论。 “魏夫人说,自狄将军被贬陈州,文相公每隔半月便会差人来陈州探望……” 顿了顿,他才叹息一声:“说是探望,实则羞辱也。但狄将军从不以为然,那次朝廷来人,他照常乐呵呵地招待对方。然则,与往常不同,一番茶饮下来,狄将军突然性情大变,暴躁不安……” “然后呢?” “当夜,狄将军便捂胸称闷,把魏夫人吓坏了,赶紧去请周老先生,谁知周老先生不在卧房,魏夫人赶紧派人去找。在酒肆里找到时,已是醉得不省人事。 再几日,狄将军便卧病而终了。而周老先生从那日醉酒,便再没有清醒过来……成日便那样一副似醉非醉的疯癫模样,谁也不认识,见人便讨要酒喝,讨要叫花鸡吃……” 傅九衢一言不发。 梁仪看着他紧抿的嘴唇,又叹一声。 “还有一事,魏夫人特意交代。” 傅九衢问:“何事?” 梁仪道:“离京前狄将军曾对魏夫人有言,说‘我此去陈州,必死。你待我死后,将此信交给阿九。” 傅九衢眼睛微眯,“信呢?” 梁仪指了指桌子上的包袱,“同狄将军的一些私物一并放在里头,属下不敢擅动。” 傅九衢点了点头,又问了梁仪一些陈州的情况,便让他下去休息了。 周道子被安置在金风院的次院。 一墙之隔,还可以听到他爽朗的大笑声,嘴里不知在说些什么,一个人自得其乐,竟然朗声哼起了小曲。 辛夷与傅九衢对视一眼。 “义父已远去陈州,朝廷仍不忘每月看望,实在煞费苦心……” 停顿一下,她又道:“文相和义父好似都是汾州人,可有宿怨?” 傅九衢冷冷道:“前任枢密使叫高若讷,他因恩师而卸任枢密使。他有个好朋友,是当朝宰相,叫文彦博。” 辛夷内心恍惚一下。 在狄青死亡的事件里,牵涉了太多历史名人,全是她认知里名噪一时的“能人”。史书上对他们全是赞誉,而她站在历史的节点上,眼前却有一团拨不开的迷雾…… “义父死得太蹊跷了。” 傅九衢平静地看她一眼,好像已经想开了。 “我们看看周老去。” ·· 皇祐二年的时间仿佛一匹奔腾的野马,转眼即逝。 又如同缓缓流淌的小溪,漫长得如同静止。 辛夷后来想起,竟是有些糊涂,就像是生命有意将伤痛抹去一般,这年留给她最深刻的印象不是狄青之死,而是千年科举第一榜——苏轼、苏辙、曾巩、程颢、程熙等人才云集,诞出三大文豪,前后九位宰相。 这一年,赵祯册封淑妃苗氏为贵妃,同时晋封她的女儿福康公主为兖国公主,下嫁驸马都尉李玮。 福康公主是宋朝第一个有册封礼的公主,她的待遇一律比照皇太子,光是公主府的建造便花费了数十万缗钱,出嫁后,俸禄更是月逾千贯,远超大宋历代公主。 册封礼在六月,傅九衢这个表哥没有像其余朝臣一样奉礼进贺,而是在扬州建仓储粮,开荒垦地,招募农户耕种,盘税开商,提供给百姓更多可以谋求生路的营生。 这一年,羡鱼两岁了。 时光在飞快地循着轨迹前行,流水似的光阴强大而慈悲。它让春秋轮转,将悲伤抹平,让青丝变白发,让一个传奇变为沧海一粟,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直到被人们彻底淡忘。 在狄青死时大肆鸣冤的大报小报,早已换上了日食天象、皇帝诏谕、官员升迁贬黜,乐钟歌舞、艳事风月。 狄青就像是一道忽然划过天际的流星,为大宋这个文人当道,武将卑微的时代点亮了刹那的光亮,又很快消失不见。 是他在文官不听号令,私自出战时,一日连斩三十二人,重新夺回军威,并留下那句让文人记恨并长留史书的名句。 “舍人文臣,军旅非所任也。” 也是他,明知前方有难,不听劝阻执意而去,看上去恃功矜能、居功自满,留给傅九衢的信里,却只留下了一个字。 “忠。” 辛夷这段时间想了许多。狄青之死看似是偶然,又像是必然。他是时代的悲歌,是北宋走向灭亡的序章,甚至是靖康之耻的伏笔。 如果历史是一部小说,作者便是那只拿起屠刀的手,在这个节点砸下锋利的暗芒,试图唤醒些什么。 然而,苍穹悲歌没能惊动朝堂上的权力倾轧,也没有唤醒声色犬马,从哭声恸天到无声无息,不过刹那之间。 一切都如云烟般消失。 徒留茶楼酒肆里说书先生嘴里的一两个段子。 “那一年,狄将军宣抚广西,侬智高引领重兵,倾寨杀来,双方会战昆仑关。至上元节,狄将军令部众大张灯烛,彻夜乐饮……侬智高不查,三更时,一队人马从斜刺里杀出,夜袭昆仑关,领头者一马当先,脸戴铜面具,手持铁连枷,纵马横刀、斩将夺旗,将侬智高杀得片甲不留,仓皇逃窜……” “好!” 茶楼里喝彩阵阵。 他们不知道断道坞之战里惨死的冤魂是何方儿郎,不知道千里之外的大西北夏军囤兵于界,侵占大片良田,更不知道在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局面里,北方的白山黑水间,有一支女真部落正在缓慢地崛起…… 嘉祐三年,契丹与唃厮啰联姻,意图夹攻西夏,大宋广南路招募兵马,充实军力。王安石上万言书,提出变法。包拯请立太子,因后宫妃嫔有孕,未果。 嘉祐四年,因妃子刘氏与他人通轩,赵祯放逐宫人二百余人。在群臣相逼的局面下,赵祯准备册立赵宗实为皇太子。赵宗实之父赵允让去世,追封濮王。赵宗实以丁忧为名,拒做皇储。 嘉祐五年,交趾入侵广南,宋军征战不力。 嘉祐六年,西夏李谅诈亲政,宋禁辽国界河捕鱼。宋夏划分疆界。司马光再请赵祯立太子,赵宗实四次上奏推辞,不肯做皇嗣,称病为父守丧。 天下之势,已在歌舞升平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历史,即将翻开它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