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掉的大野心家,怎么可能会听从于一个女人的劝导,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件最让樊伉在意的事就是,就是这一战后,吕氏集团的一把手,大汉朝的第二号人物周吕侯吕泽,他的舅舅因为伤势过重,不久就去世了。
正是吕泽的去世,才导致了其后汉政局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樊伉因为编写汉皇传,道听途说包括他亲爹亲娘的种种描述,对于汉朝的历史比起刚来的时候要了解得深刻许多。
刘邦早有废太子之意,为何一直隐忍不发,恐怕并不是顾念与吕雉的夫妻情谊,而是忌惮吕泽吧!
不管这其中恩怨如何,樊哙出征在即是肯定的。
战争来得太快,以至于刚来这个世界不久的樊伉还没有丝毫准备。
如果能够再给他两年的时间,他相信那个时候他对战争的准备会充足许多。
即使如此,樊伉还是尽可能地多做两手准备。
战争时期,大军最缺的是什么?
粮草不必说,这是重中之重。
粮草的事情朝廷会安排,无需他操心,他也操心不过来,刘邦和萧何总不会让将士们空着肚子去打仗。
除了粮草,当然就是医疗。
樊伉看到宫里的侍医给人治病,也亲身体验过军中是如何处理外伤的。
上次他手受伤,吕媭就曾唤过一名据说军中粗通医理,会处理外伤的部曲给他包扎伤口,那经历不说也罢。
从这两件事他就知道这个时代的医疗环境有多落后。
消毒是别想了,刀伤药的效果也够呛。
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将士们受了伤完全就只能靠运气。
熬过去了就能捡回一条命,熬不过去,就只能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可恨他不是学医的,要不然弄两个刀伤药的配方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御寒也是一大难题。
现下已是十月,关中的气温已经十分寒冷,更北一点的上郡西河早已经开始下雪,军士们连件像样的御寒棉袄都没有的情况下北征匈奴,简直就是拿生命在开玩笑!
樊伉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
不是为了刘邦,也不是为了那些权贵,而是为了那些因为刘邦一声令下,就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离开自己的妻儿奔赴边关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
樊伉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改良医疗条件。
冷兵器时代,真正在战场上死于敌人刀下的其实很少,更多的是受了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伤口感染后致残致死的。
若此时穿越过来的是一名外科医生,估计能大展身手大放异彩。
然而,樊伉只是个地种得都不见得比一般人好的农学从业者。
碘酒怎么做?
不知。
伤口怎么缝合?
不懂。
截肢怎么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