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只有妈宝才会这么认为(1 / 2)

家有喜柿 作者晓月 3633 字 2022-12-18

[[第三十章:只有妈宝才会这么认为

常远感觉真心疲惫,媳妇是个完美主义者,从念书的时候开始,不仅学习优秀,长得漂亮,在导师那里也是被格外偏爱,长此以来更养成了她极度要强,不落人后的性格。自己的媳妇各个方面优秀是毋庸置疑的,可有时让他感到心累也是真的。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哪怕拥有高学历,潘喜红还是免不了有了怨妇体质,有时真如市井女子一般,让人心生厌烦。

潘喜红也不想这样,可真要站在她的角度上考虑一下,确实也会替她感到焦虑。刚刚年过三十,从风华正茂变成孩子妈妈,事业遇到瓶颈,还不免有了容貌焦虑,最主要是的是,因为有了孩子,她的一颗心都会因孩子左右自己的喜怒哀乐。

今天笑笑在草莓大棚里,不仅不和其他的家长和小朋友互动,而且还因为一个小朋友的接近,忽然大吼大叫,一直持续了好长的时间。最让潘喜红接受不了的是,笑笑不是那种正常的发脾气,而是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刺耳的尖叫刺激着她的神经,她看着女儿当时的样子,手足无措,瞬间泪目了。

一起去采摘的有很多笑笑这么大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孩子们的目光和笑容都可以做到和人互动,只有笑笑,像个小呆头鹅一样,不,就像是孩子中的异类。

潘喜红抱着女儿,一个不好的念头始终在自己的脑海中盘旋,可是她没法跟任何人倾诉,哪怕是自己的丈夫也不行。常远说:“笑笑才两岁多,不会讲话也很正常。我妈说我当年就三岁才会讲话,贵人语话迟,将来咱们闺女估计是要念藤校的,比咱们两学习还好,预示着一代更比一代强。”

看着在育儿方面毫无经验,大大咧咧的丈夫,看着他此时脸上的笑容,潘喜红觉得格外刺眼:“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对笑笑一点也不上心,跟你说也说不明白,我真是烦死了。”

潘喜红都声调忽然高了几度,忍了好久的常远也忍不住发起了脾气:“潘喜红,你是不是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啊?我爸妈带孩子有问题,姥姥姥爷带孩子有问题,现在连我在女儿的教育上也有问题,你是不是走火入魔了?要我说,你就是太矫情,现实生活中,哪来的林黛玉?你也三十岁了,能不能成熟点儿,接接地气?”

潘喜红一下子怔住了,她有些话已经到了喉咙可就是没法同丈夫说,她也希望自己是林黛玉,一切都只是多愁善感,她是矫情精,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

周末,潘喜柿再次去了李坤的家里。李坤提前收到了老师的微信,留在家中等待。潘喜柿开门见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对母子。潘喜柿对李坤妈妈说:“您目前对焦虑我感同身受。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人生新阶段对开始,不适应是正常的,早晚您会坚强地度过。只是现在李坤的情况比较特殊,正好赶上中学毕业的节骨眼儿上,时间不等人。”

李坤的妈妈现在情绪很稳定,她接受潘喜柿刚刚说的这番话:“是我拖累了孩子,李坤不容易,遇上这样的父母,孩子受委屈了。我明天就去找工作,他不需要老师的资助,我是妈妈,我应该负担孩子的生活和学业!”

李坤说:“妈,你现在根本不可能把工作做好,你要是真关心我,就老实在家待着养病,等病好了再说。”

潘喜柿说:“李坤,妈妈这个病如果只靠静养的话,治愈的时间可能会很长,而且她自己也会痛苦,如果接受治疗的话,可能很快就恢复健康了,那时妈妈也可以出去工作,你就不需要老师的赞助了!”

李坤听到潘喜柿的这句话,眼眸瞬间亮了起来,毕竟还是孩子,他只想到自己是男子汉应该肩负起养家的重任,可没有想到如果妈妈的病尽快痊愈,她就不会这么痛苦。

潘喜柿赶紧乘胜追击,拿出一张卡放在了桌子上:“这里有6000块钱,是给妈妈治病的,等妈妈的病好了,自己可以工作赚钱了,再一点点还给老师。”

李坤望着面前年轻的老师,似乎在挣扎。

“你没有权利说不!”潘喜柿对李坤说,“妈妈现在治病才是最关键的,你可以替自己的命运做选择,但是你不能替妈妈做选择对吗?”

最终,李坤接受了潘喜柿的借款。他含泪表示一定会让妈妈好好接受治疗,尽快好起来,也会好好学习,来回报老师。

学生这样真挚的感谢,潘喜柿的内心有些受之有愧。因为她的能力很微薄,在这件事儿上更多是尚云轩出谋划策,贡献更大,反而要做一个‘无名英雄’,她的心情从一开始对他建议的排斥,变成现在的于心不忍。

周一的时候,潘喜柿反问尚云轩说:“你怎么知道李坤一定会接受呢?”

尚云轩说:“因为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妈妈,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份爱,所以就算孩子也会调皮惹父母生气,但是遇到事情,也都会发自内心地疼惜着自己的妈妈。这是人之常情,动物都会反哺,更何况是孩子呢!”

潘喜柿说:“你就那么确定母亲一定会爱孩子?”

尚云轩说:“当然了,或许有孩子不爱母亲,但是就没有哪个母亲不爱孩子。或许在过去的多子女家庭里,或许有分配不均的时候,但是十个手指头咬咬哪个都疼,怎么可能不爱?”

潘喜柿说:“那如果孩子一直也感受不到母亲的爱呢?”

尚云轩想了想说:“那也许是这个母亲和孩子的缘分浅一些吧,但是我相信爱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