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不完善不太准确,毕竟抄JPEG压缩算法能有什麽完善不完善的说法,就那样了,而且绝对能用,效果绝对不错。
但是话还是要这麽说,给参加的同志留一点空间和馀地,免得别人觉得他们没啥大贡献。
在一旁的池总工,则是暗叹果然还是如此,高教授的课题,别名「喂饭」,最难的东西都被他解决了,剩下的大概都可以归类到力气活里。
「好的高教授,我们会尽快来向您请教相关知识。但是为什麽不直接做成一个软体,而只是做成软体模块呢?」
软体和软体模块的区别,他们还是明白的。
「因为会用到图片的显示的软体,可能会很多,做成一个模块,方便他们调用。你们也别以为算法已经被研究过了,你们的工作就简单了,实际上你们要完成的,是在计算机上进行图像显示的一整套体系,比如,最基础的——颜色的表示。」
高振东说这个话,一是提醒他们不要掉以轻心,二是替他们说说话,别看他们算法部分只是完善,但是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其实不小。
高振东的话,让有些「轻敌」的同志们心里一惊,自己还是浅薄了,不能大意啊。
「我们会注意的,高教授。」
安排好这个事情,计算机的媒体展示能力方面基本上暂时就到头了,高振东不准备做更多,太过奢侈。
实际上直到80年代,「多媒体」在电脑上都是个奢侈品,90年代我们的电脑GG,依然会将多媒体作为卖点,那个年头,连音效卡都是单独的一张扩展卡。
有了文字,有了图片,基本上对于科研丶办公等工作来说就基本足够了,实在想听声音,MIDI凑合下得了,这东西本质上就是个乐谱文件,直接合成频率的,计算机还勉强处理得过来。
对于这场评审会,参会各方都很满意。
搞压缩软体的同志得到了新课题,高振东补齐了电脑基本能力的最后一块板,而其他同志,则是看到了计算机的一种新可能,各取所需了属于是。
——
西南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某重要铁路的施工路线上,成千上万的铁道部队战士,正分散在各个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建设着这条道路。
现场非常艰苦,虽然粮食是不怎麽缺了,但是陡峭的山崖,幽深的峡谷,茂密的树林,横飞的虫豸……这一切还是给战士们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但是战士们并不怎麽在乎这些,他们依然热情饱满的奋力劳作,挥洒着汗水乃至鲜血,一条长长的线路在各个工地上向两头蜿蜒伸展,逐一合拢。
某处工地上,指挥员正愁眉不展的看着眼前的山崖。
「营长,这里必须把施工机械送上去,否则光靠战士们在上面零敲碎打,打到猴年马月也完不成任务。」
「嗯,每天爬上去就得花一个小时,下来又是半个小时,战士们不抱怨一锤一凿的辛苦,只是担心进度实在太慢,而且汛期还没过,一旦下雨,施工难度会急剧加大,施工条件会急剧恶化。这个地方汛期『天无三日晴』,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营长听了几位连长,还有地方上的同志的话,眉头紧锁,想了想:「能不能每天不下来,我们带头,吃在上面吃!住在上面住!争取利用一切时间,尽快完成任务?」
地方上的同志心疼的摇了摇头:「营长同志,不行的,上面石头很尖利,一时间能住的地方不多,容易积水,那样搞的话,你们多半是逃不过风湿病,对你们的身体损害太大了。这个事情,我们有经验,不能这麽搞。」
如果专门去开辟住的地方,反而更耽误工期。
一位连长也摇摇头:「这个是一回事,主要是那样依然很难保证完成任务,这里的石灰岩虽然没有花岗岩硬,但是靠人力依然很慢。而且在上面休息也不合适,休息的时候是没有防备能力的,这路段在工程完工丶护坡成形之前,上方的落石情况非常严重,人就算清醒的都很危险,更别说彻底睡觉了。」
另一位连长提建议:「那我们用土工结合爆破,应该能加快进度。」
这个建议被营长否决了:「不行,怕不小心炸塌了,会完全破坏路基条件,一旦路基条件被破坏,就必须改道,这一段是最优选择,改道的损失会非常大!」
商议半天,还是得想办法把机械送上去。
看着这台最新生产的挖掘机,听说是十一机部拿到新材料之后才研究出来的,很好用,但是再好用,也得到达作业面才行,连作业面都上不去,别的都白扯。
可这谈何容易,要不然他们也不用在这里开诸葛亮会了。
施工机械重达6~7吨,整体吊上去是没办法的,已经不知道断了多少木吊架,弯了多少钢制梁,上不去就是上不去,还差点伤着人。
其实几吨重的挖掘机,在日后最多算个小老弟,但是在这年头,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型施工机械。
而拆开也不现实,施工机械有大量的液压结构,这里的条件不支持,而且分解只能不完全分解,能不能吊上去依然是未知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