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2 / 2)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7200 字 1个月前

他们不害怕李瑄报复,因为他们是朝堂的大多数,是州郡的大多数。

当从上到下,都觉得深以为然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风气。

此风气哪怕违背道德与良知,也不会让既得利益者内疚。

当混浊成为常态,清白也是一种罪过。

有些人憎恨光明正大,是以为天下没有这样的人。即便见过光明正大的人,见过为国家英勇献身的人,也会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想扶正这种风气,就必须有一次轰轰烈烈的大变革!

朝臣此次在李林甫的府邸会面,意义是重大的。

本来以为失势的李林甫,一盘散沙的公卿大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联合起来。

形成名义上的「保守派」,李林甫从玩弄权术的权臣,成为保守派的领袖。

只要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

……

长安城中,最近两日会很忙碌。

因为李隆基的寿诞即将到来。

千秋节始于李隆基,从开元十七年,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百姓已经习以为常。

文武百官,诸郡太守,都想方设法寻找奇珍异宝,以图送入长安。

如果自己的宝物,能让李隆基高兴,升迁就会有望。

安禄山为他「乾爹」的寿诞,特意携带贵重的礼物,从范阳跑回来。

一般的太守,不能擅自离开,只能委派官吏到长安。

是以长安城外,九道车马,青绿衣袍,络绎不绝。

原本应该是商人的通道,现与他们为伍的,是穿着绿色丶青色官袍的官吏。

有的骑马还好,有的直接架着马车。

使九衢之内,麻衣如雪的赶考文人很不自然。

进京赶考的文人,多是青年热血,满怀雄心壮志,看到的却是这番景象。

也给杜甫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也使他产生一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念。

看似简单的十个字,却是无比伟大的抱负。

杜甫想辅助君王,使之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进而实现国家风尚的敦厚朴实。

大唐权贵的穷奢极欲,很快就会与杜甫的理想碰撞。

……

秋风清,清月明。

在宋国公后花园的桃树下,李瑄单独与安思顺交谈。

「安将领当副使屈才,我准备奏你为朔方节度使,你做好准备吧!」

李瑄与安思顺畅聊的时候,突然说道。

「李帅您为大使,我怎麽敢犯上呢?」

安思顺受宠若惊地说道。

「朝堂上伱也看到了,我的志向已经不在边疆,我即将卸任节度丶支度丶营田丶采访丶押蕃等使。你好好干吧!大有可为。」

李瑄向安思顺安抚道。

「李帅之恩,末将没齿难忘,在我治下,一定会遵从您的指令,必要的时候出兵为您打击豪强。」

安思顺激动不已,连忙向李瑄拜谢。

节度使,为「上将」。

胡人从军,一生追逐的,就是上将之位。

他父亲安波注从军一辈子,七十岁还在马上,也不过是河西都知兵马使而已。

他奋斗大半生,辗转多军,是李瑄提拔他为兵马使,然后提拔为副使,再到加大将军,封爵位。以及现在的承诺。

这让安思顺由是感激!

「记住我曾经的话,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我的法度很严厉。等监察御史到朔方,不会因为你曾经是我的部下,就对你网开一面。」

李瑄郑重向安思顺说道。

能当几年节度使,就看安思顺的本事了。不是是谁都能跟安禄山一样,屁股一坐,就是十几年。

「末将明白!您的军规,我不敢忘记。」

新帅否定旧帅,此为常态。

然李瑄的威名,哪怕离开一军,留下的馀威,足以震慑人心。

作为跟随李瑄几乎参加过所有战斗的安思顺来说,他明白李瑄任何一句话,都不是无的放矢。

李瑄拍了拍安思顺的手,让他回堂喝酒。

他又将高秀岩叫出来,也说了差不多的话。

他准备推荐高秀岩为河东节度使。

程圭和李光弼资历不够。

作为跟随李瑄参加多次大战的高秀岩,从军三十多年,有这样的资历。

高秀岩是汉人,他任几年节度使后,八成会被调回朝廷。或许和历史上一样,当一个尚书。

高秀岩得知李瑄要推荐他后,对李瑄感恩戴德,发誓一定唯李瑄马首是瞻,听从李瑄的政令。

李瑄相信他……

紧接着李瑄又以私事为由,先后与其他将领一一谈聊。

提到哥舒翰和王难得的时候,只是说让他们做好准备。

其实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能做到节度使的位置。

因为他们只是正使。

离节度使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国家升平之际,为将者抚其众而已,不欲疲中国之力,以缴功名尔!我曾对王太守说这句话,而王太守做到了,李将军觉得我有没有做到?」

李瑄询问李光弼。

「止戈为武,以国家而言,李帅做到了。」

李光弼向李瑄回答。

因为李瑄每一战的宗旨,是以牺牲最少,换去最大胜利。

打败吐蕃后,国力非但没有受损,反而更强大了。

域外国家争前恐后地向大唐献上大礼。

这一切都是李帅的勇武和统筹调度。

「可天下安定,不是将领们乐意看到的。」

李瑄转向李光弼。

自节度使登上历史的舞台后,大唐的边将可以说到处挑事。

军功能封侯拜将,哪管一将功成万骨枯?

「边帅的权力太大,李帅可以削减边帅的权力,以免狼子野心之辈出现。」

李光弼懂李瑄的意思,向李瑄建言道。

「我会试试,不过当前国家处处都是凯旋之音。圣人很难同意。」

他只是敷衍一下李光弼,不可能真正去削减节度使的权力。

节度使的权力大,不单单体现在兵权上,而是兼任营田使丶支度使,甚至采访使。

有钱丶有粮,有募兵的权力。

使士兵犹如节度使的部曲。

听李光弼的话,李瑄心中暗叹一口气,李光弼对朝廷忠心不二。

想说动李光弼在关键时刻站在他这边,恐怕不是很容易。

李瑄只能和李光弼谈论一些其他的事情。

他承诺推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使。

李光弼虽心中感激,却没有高秀岩那种誓死效忠他的举动。

……

「南八,千秋节后回家乡去接家人,不必和他们一起回去,我已经向圣人说好。」

最后轮到南霁云的时候,李瑄没有问军事,只是道家常。

南霁云已经得到提拔,镇守柏海的神策军使,右武卫大将军。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位置要伴随他很久,他要一次次看着柏海冰封,再看雪山融化。

南霁云的家人在陈留,身为军使,南霁云可以将家人接到河陇。

哪怕不入柏海之地,只在伏俟城中。

南霁云一年总要去伏俟城述职两次。

「李帅的恩情,南八没齿难忘。」

李瑄直接开口让他去接家人,仿佛一股温暖流入南霁云的心间。

如今的南霁云已经算是衣锦还乡,尽管邮寄回去不少绢钱,却依然放心不下妻儿。

有李瑄担保,他可以放心去陈留。

「柏海苦寒,要保重身体啊!随着吐蕃的修生养息,难免会有其他想法,这些都是你要注意的。」

李瑄拍了拍南霁云的肩膀。

「末将明白!李帅心怀苍生,我等戍边小将,只需本份。吐蕃和回纥都已经臣服,国家在李帅的辅佐下一定会变得更繁荣。」

尽管南霁云很想再与李帅并肩作战,但他知道自己这种小志向和李帅的大志向相比,微不足道。

李帅文能兴邦,武可安国,古往今来,没有能与李帅比较的人。

南霁云明白国家百姓生活远远不如开元,希望李帅能够革除弊病,使大唐重现辉煌。

「回去继续喝酒!」

李瑄笑了笑,拉着南霁云回屋中。

一直到深夜,醉眼惺忪,众将才被仆人带到客房休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