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看,都有点自找死路的味道。
原版15拍摄,再过一年,一只耳就要上来。
在米国叙事之中,一只耳导致了所有问题,是罪魁祸首。
是米国问题的根源。
但其实,一只耳只是结果。
15年的时候,米国已经是有了大问题。
四年前,11年占领华尔街。
展示了米国老百姓,希望惩罚无序的金融投机利益集团。
包括米歇尔老公能够上来,口号是「我们可以相信变革。」
可笑就在于这一点。
作为一个老黑走到那个位置,心态必然比大部分白人要更白。
然而就是有普通人信他。
结果,不仅没有改变,甚至没有刹车。
高盛的前任老大,做了财政部头头。
自己管自己。
11年占领华尔街只是民众失望透顶的结果。
到了15年这种情绪必然更为严重。
如红脖子经过媒体的引导,开始仇视全球化。
明明依然从全世界掠夺无数资源,是内部不行,没有一个好机制导致的问题,反而开始指责外面。
转移矛盾是必然的,不树立外敌,那就要「天街踏遍公卿骨」。
肯定不行。
好莱坞白左主创,没有红脖子那麽魔怔,但也多了很多反思,开始思考。
本质上是米国根源性问题。
就算不考虑本质,现状也是让人绝望。
网际网路信息技术,电脑丶智慧型手机,确实带来了新东西。
但这些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生产力的飞跃。
无法带来大量廉价的商品,这些要靠东大。
为了回收滥发的美元,必然推高网际网路丶科技公司的股价。
在这些高光企业的背后,去除它们,米国整体在衰退。
不想美元成为废纸,就必须不断抛出新的概念,支撑股价。
后世的超导丶AI丶元宇宙,甚至数字货币,皆是如此。
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需要生产力飞跃,要将技术落地。
然而。
15年,米国已经没有工业了。
技术落地,要麽是东大,要麽是得国。
无论是哪一个,都不是米国能接受的。
对它而言都没有好下场。
进退两难。
为了美元能够维持,要不断抛出新概念。
又因为工业没有,新概念不能落地。
不能退。
退了,股价没有支撑,美元完蛋。
也不能进,进了也完蛋。
不考虑根源性问题,仅仅是经济层面,就已经足够绝望。
问题出现了,却无法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走入绝地。
所以在《鲨滩》,女主的人设,存在自毁倾向。
1975年的《大白鲨》,作为惊悚动作片,主角人设也不是自毁。
那个时候,越战刚刚结束,嬉皮士运动还有影响。
个人有自毁,但是米国整体意识,还是觉得越战只是一个小坑。
年轻人的胡搞,不过是叛逆。
四十年后2015年的时候,《鲨滩》这部戏灾难片。
米国的意识,无论是红脖子还是白左,都感觉到了绝望。
不是沈三通想的太多,而是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必须考虑社会情绪。
《大白鲨》能够成为北美第一部破亿的电影,和几个月前越战彻底结束,有巨大的关系。
《大白鲨》的成功,是当时社会压制的一种释放。
《鲨滩》主创本身就是社会中的人。
更何况《鲨滩》这部戏成功了,说明米国人是有共鸣的。
不只是《鲨滩》,16年拍的《忌日快乐》女主人设也带着点「自毁」。
仔细体会,米国社会确实处于躁动和绝望中。
感谢书友北冥妖的5000点币打赏,感谢书友2024尾号8730丶海边小叶榕的500点币打赏,感谢读者1671尾号2704,书友2022尾号6564,书友2017尾号2063,书友2024尾号6217,书友2019尾号8621,书友1397710,皇御天下等书友的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