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一百四十七(1 / 2)

【这本书从猪的生物学和行为学特征开始说起,猪的品种资源、繁殖能力、人工输精、饲养标准、安全基础知识、常见疾病防疫等等都有涉及到,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养猪大全。

买了它虽然不能实现养猪致富,毕竟养猪也是要成本的,而且还得有足够大的空间和人力,但是可以了解关于养猪的各种知识。

养猪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古代,那种穿回古代靠养猪致富的种田文其实很不靠谱的。古代的粮食少,人都不够吃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喂猪呢?

而且古代的猪都是黑猪,通常要养上一年才能宰杀,重量也就200斤左右,200斤还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很多黑猪出栏时重量只有150斤左右;

不像我们现在的白猪只要养4-6个月就能宰杀,出栏重量在250-300斤之间,有的甚至高达400斤。

不过白猪的肉质和营养是不如黑猪的,黑猪出栏时间长,期间吸收的营养也更多些,肉质也会更好。

因为黑猪生长速度慢、长膘不如白猪,现在已经被市场淘汰了,基本看不到黑猪的身影了。

但其实黑猪才是我国的本土猪,白猪是20世纪50年代从欧洲引进的,最有名的是丹麦长白猪和英国克约夏猪。

所以古代是没有白猪的,只有黑猪,用现代喂养白猪的方法在古代养猪致富并不科学。

这本小说里的白猪,是某个皇帝派人去欧洲捉回来的,然后用白猪和黑猪配种,几代之后白猪就适应了中国古代的生长环境。

人家杨贵妃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到了猪猪这里就变成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白猪来。"

猪猪这个宠妃当得也是挺不一般的。

哈哈哈,好了废话不多说,咱们上链接, 《母猪产后护理》又名《养猪大全》,定价38,现在只

要26.5就能带走,对养猪感兴趣,想了解养猪的宝宝可以下单了。】

唐宪宗时期

杜牧: “……”大可不必真的!他快不能直视自己的诗了。

而且荔枝三日变色,从蜀地运到长安是穷奢极欲,运白猪算什么,白猪是活的,一路上慢点也就慢点,又不碍事。

再说了,生长速度快、长膘快的白猪运回来也算是

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耗费些人力物力也使得,怎么能和玄宗的奢靡相提并论。

这分明是一件值得夸耀的好事。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已经不想说话了,前面说得好好的,为何后面非得带他一下,可恶!

更可恶的是,还不能不买。

刘彻沉着脸指派了一个大臣买下这本书,然后吩咐道: “让造船司捉紧时间造船,先去欧洲一趟。"

美洲还是太远了些,得等造船有了突破之后才能去,欧洲就近多了,目前大汉造出来的船就能去欧洲。

就是不知道欧洲除了有白猪还有什么。大秦

“欧洲?丹麦和英国?”秦始皇眉头皱起,世界地图上有这两个地方?他怎么没见过?

“来人,把世界地图拿上来。”

内侍闻言,连忙把手里的地图呈上去,和另一个内侍一起将地图展现在始皇面前。

秦始皇在欧洲那块地图上来回来了几遍,也没看见英国和丹麦,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沉声道:“取放大镜来。”

用放大镜又看了一遍,才找到了这两个地方,秦始皇: “……”这也太小了。

这么小的地方也有这样的好东西?那其他地方,是不是有更多?秦始皇目光扫向地图其他位置,心里已经决定将来派人出海时,要把大秦没有的东西都带回来。

正想着,就听到天幕提起“某个皇帝派人去欧洲捉猪,一骑红尘妃子笑”之类的话,再联想到刚才免费得到的下册,秦始皇眉心突突直跳,那个皇帝说的不会是他吧?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朕可太羡慕汉武帝了,不仅继承了文景两帝留下的雄厚家底,手下还有那么多能臣……"

光卫青霍去病就给汉武帝带来了两次直播,那两次的东西虽不如这回,可也不差多少。天幕这回还细数了汉武帝手下的能臣,要是都安排上.…

还有汉武帝本人,凭什么轮到他就是三册书都有种子送啊!!!

贞观群臣闻言,齐齐看向李世民“盯~”

其他也就算了,羡慕汉武帝的大臣是想表示什么?是在暗示他们不如汉武帝的大臣吗?哪里不如,陛下你说清楚。

李世

民叹了口气, "朕被天幕的不公平对待伤到了,只有欧洲的白猪才能抚平朕心中的伤。"

一边说着,还一边看向张亮,目的不言而喻。

统领过水军的张亮: “……臣知道了。”不就是白猪吗,他懂。

洪武时期

朱元璋: “老四,现在派人去追郑和还来得及吗?”快让他去欧洲捉白猪。

朱棣无语道: “……茫茫大海上哪里追去?父皇还不如另外派一支船队前往欧洲。”

“你以为我不想,这不是国库吃紧,”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 "能给郑和凑够出海的费用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还想另外派遣一支船队去欧洲,美得你。"

朱棣有心说那可以让兄弟们去欧洲捉白猪啊,之前你不是想给他们换欧洲的封地吗?

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说出口,自从得知欧洲有黑死病后,老二他们是铆足了劲在父皇面前哭惨,之后父皇就没再提起这事。

他现在要是提出来,老二他们肯定要说他歹毒没人性,要害死兄弟。

最后只能长叹一声道: “也不知道郑和在海上能不能看到天幕,要是看到他回来的时候应该会去欧洲的吧。"

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思,要是海外的人也能看到天幕,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大明国力昌盛,等老四接手后大明国力会更上一层楼,可之后呢?之后的皇帝要是立不起来,海外又早早得知了大明这块肥肉,会不会比原来的历史上更早入侵大明?

不行,他得派人去海上看看出了大明国土还能不能看到天幕,顺便把欧洲的白猪捉回来。

【噔噔噔,看看这是什么,小说中提到的那本让汉武帝馋得恨不得啃掉的美食大全——《百姓家常菜4888例》+《舌尖上的中国》。

菜谱嘛,图文并茂、彩色刊印、步骤详解、备料详解都是必备条件,这两本书的优势在于一个是家常菜,做法简单,食材常见,一个是主打传世美食。

有不会做饭想学或者正在写美食文的宝宝可以看看,两本书只要26.8,单买一本是13.9,非常划算。家常菜有将近5000道菜,舌尖上的中国有200多道经典美食,像国宴经典菜色里面都有,买了绝对不亏。

不信的话

听听这首经典的《知否知否》, 《知否知否》是改编自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是在《知否知否》作词上改的。

一早划开包流

寻香五米停候

昨夜鱼蔬丰肘,浓睡不晓馋酒。食吻眷恋人,却叨还烫依旧。

脂否,脂否,应是滤肥烘瘦[2]。

饿了吗?饿了买书回去自己做吧。】

宋哲宗时期

十七岁的李清照听见自己去年写的词被天幕提及,有些意外还有些惊喜。更惊喜的是天幕说她是“千古第一才女”。

一同出游的姐妹们都在恭喜她,李清照刚要开口谦虚两句,她现在的诗作还不多呢, “千古第一才女”说的应该是将来的自己吧?

却不想,话还没说出口,就听到一阵优美动听的旋律,再配上天幕勾人食指大动的画面,李清照惊得手中的酒杯都掉了。

看到自己的词配上那些诱人的菜肴,李清照瞪大眼睛: “……”这也可以??她写的明明是海棠花!不是滤肥烘瘦!!

看得她都饿了。

大秦

秦始皇露出震惊的表情: “???”5000道家常菜?200多道经典美食?他总共都没吃过200道菜。

再看那些画面,看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变成了“脂否,脂否,应是滤肥烘瘦”的炙肉,秦始皇: "……"

他好像明白了为何后世的人都这么贪吃。

后世的食物果然丰富,短短一首曲子居然出现了那么多食物。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刚听到开头就嗤笑: “朕会啃书?”呵,他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至于这么饥渴难耐?后世尽是抹黑他。

然后就听到4888道家常菜,刘彻: “??”有这么多家常菜吗?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菜好吧!刘彻看了眼汲黯: “咳,买下来吧。”汲黯: "……"罢了,后世的美食书里肯定有很多大汉没有的食材,买了也不亏。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看到视频第一个画面就是不认识的食材,当下就道: “买!”

尉迟敬德咽了咽口水:

“奶奶的,这歌怎么越听越饿。”

“你不看天幕就不会饿了。”杜如晦看着原词和改了之后的词,狠狠地闭了闭眼睛,多好的词曲,怎么就改成满曲流油。

尉迟敬德:“我不!我要看。原来烤肉还能这么做!那肘子看着就好吃……”程知节拿起一块糕点往尉迟敬德嘴里塞, "你快别说,说得大家都饿了。"

**

各个时空的古人看着天幕上的美食视频,嘴角留下了眼泪,一直都知道后世衣食不缺,吃得好,穿得好。可也没人告诉他们后世的人天天吃天幕上面的东西啊。

羡慕,想吃。

将近五千道菜,这是家常菜吗?

酒楼的菜品能有百十来道都了不得了,上千道,想都不要,后世哪里来的那么多菜品?

而且手艺好的厨子都是将手艺传给自家人,家里没男丁就收徒弟,把衣钵传下去。

把手艺传给外人,那是不可能的,传给徒弟都怕饿死师傅,更何况传给外人,后世怎么把这么珍贵的菜谱卖得到处都是?

不会是蒙人的吧?

有人心存疑虑,有人已经暗戳戳下单购买了。这么多菜谱,只要学会一小部分,还愁以后赚不到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