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木兰舟归来(1 / 2)

海边的春风,吹到脸上除了带着春日的寒意,还夹杂着海边特有的咸湿。

赵金铃垫着脚尖,手搭在额头上,不断朝远处张望,焦急地道:“怎地还没到?”赵神佑安慰她: "很快就能到了,你别急呀。"

清空倒没催,转动着灵活的眼珠,不时打量着周围的景象,惊叹道: "不过几年没来,直沽港口都快认不出来了,多了好些屋舍,真是热闹得很!"

岳飞奉命到直沽成立水师,与赵寰一起来到了直沽。以前他曾去过明州等地的港口,尚是第一次来到直沽的港口,止不住震惊不已。

港口除了市舶司的关衙衙,商铺,酒楼,客栈鳞次栉比。各州府的商会会馆,全在此地聚集。

除此之外,在码头边还建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仓库。

整个直沽港口的规模,比起明州府的港口,至少要大三四倍左右,尤其是此处能停泊巨舟。看来,赵寰当年在选择建造港口时,就已经做好了长远的打算。

岳飞望着海上的波涛,不禁想到了朝堂的风波。

赵寰登基为帝之后,还是经常离开燕京到处巡视。

不过她毕竟身为帝王,再轻车简从,在布防上就是一大笔支出。除非有必要,她一般都留在燕京,连直沽都少来。

这次赵寰亲临直沽,则是为了等待“木兰舟”归航。

“木兰舟”比“南海”号还要大,足足能容纳上千人。就如一个镇子般,酒楼食铺等应有尽有。从当时的建造到下水,时至今日, “木兰舟”一直伴随着无数的争议。

首先是造船花费巨大,海贸对于大宋来说,最远到大食波斯这几条航线已经足够。毕竟沿途的番邦国穷,远远比不上大宋,来往贸易的货物就只有那几样。

大理国已经灭亡,归了大宋,如今叫云南路。从云南路出发,可以到达南边的番邦国。这条贸易路线于商户来说,投入少,风险小,走茶马古道的贸易,比起海贸还要热闹。

再者还有一点,朝臣们担心,如此巨舟,连找到能停泊的港口都难。

试水之后, “木兰舟”出海。此次开辟了新的航线,去往了番邦的更远处,离出发已经足足三年有余。

海上风浪滔天,天气不比陆上,变幻不定。在所有人都以为“木兰舟

”遇险,再也回不来的时候,去年冬日总算有了消息。

赵寰力排众议,坚持打造了“木兰舟”,她因此承受了无法形容的压力。没多时,海平面上纷飞的风帆,出现在了众人的眼里。

"到了到了!"

“哇,好大的船!比一座堡垒还要大!”

伴随着惊呼与欢呼声, “木兰舟”越来越清晰,朝港口边驶来。岸上,爆竹锣鼓齐鸣,热闹盈天。

这几年的等待,赵寰看上去波澜不惊,其实从没一天不为之牵挂。

“木兰舟”花了数不清的钱,这些还不算。船上的船员,商人,后面牵扯到的无数家庭,这些对于她来说才最重要。

但她必须冒这个险。

因为根据记载,大宋海船曾到过的木兰皮,古临国,大秦国,王舍城,天竺国等地。当地的物产红玛瑙,生金,珊瑚珍珠,对应的应当是中美洲,墨西哥,罗马帝国等地方。

天下太平之后,人口跟着增加。粮食短缺,仍然是横在大宋面前的最大难题。

赵寰并非要做海上霸主,也不在乎珍珠玛瑙各种奇珍,她要的是玉米,红薯,以及土豆。这些农作物,如今都还在原产地美洲地区。来自遥远他乡,从未出现过的农作物,赵寰对朝臣的质疑,也没办法清楚解释。

海风吹起赵寰的发丝,她抬手拂去,顺便拂拭了朦胧的双眼。

岳飞肃立一旁,视线从赵寰身上收回,胸口如同巨浪滔天,脸上浮起笑意,眼眶却红了,不着痕迹拉了下,朝她轻轻摇了摇头。

“木兰舟”已归,所有对赵寰的攻讦,迎刃而解。

赵寰是顶天立地,统一天下的王。她的卓远见识,能理解的人极少。

帝王是孤家寡人,她更是如此。一年比一年沉静,几乎见不到她情绪的波动,威压之下,是深深的孤寂。

赵神佑怔住,偷偷朝岳飞点头,乖巧站在了那里,将目光移向了前面。

“木兰舟”靠岸了,尚富贵立在甲板上,他已经提前收拾过,看上去脸还是如老树皮一样,黑駿駿,笑着露出的那口白牙,尤其显眼。

赵寰不由得微笑,与他挥手打招呼。尚富贵身子一如既往矫健,几步跳下甲板上前见礼,先前早就想了一堆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