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8 章(1 / 2)

小夫郎他旺夫呀 长亭渡 12370 字 8个月前

宋家村。

又是一个新年,张杏花年前的时候就收到了一个大大的包袱,里面装了许多东西,因着宋声在外地做知府,当地的官府对宋家人的态度也十分友好。

他从肃昌府寄回来的东西,驿站的人专门给帮忙送到了家里。

张杏花不识字,还是让老大家的儿子大毛,也就是宋承业给念的。宋声已经到肃昌有三年了,加上他在京城待了三年,还有参加科考读书的这几年,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个七八年了。

大毛已经从曾经在泥窝里打滚的小屁孩儿长成了身形拔高的少年,在私塾里跟着夫子读书,已经好几年了,今年他十三岁,准备下场参加童生试。

二嫂家里的小儿子如今也已经有七八岁大了,从前都是二毛二毛的喊,现在大了,总觉得叫小名太过羞耻,便让人唤他大名承泽。

宋家这几个小辈儿的名字都是宋声起的,寓意好,听起来也好听。

信的内容都是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比如:

祖母,展信佳。近日身体可好?冬日天寒,注意保暖。莫要经常劳累,田间劳作时要注意身体等等。

承业给张杏花读完信,张杏花摸摸他的头直说好。

“太奶奶,我听我爹说,我小叔可厉害了,不光做官厉害,读书也厉害。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呀?”

张杏花叹了口气,她已经三年没有见过他的乖孙了,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

“你小叔在外面做官太忙了,等他有空就回来了。你呀就好好读书,以后也去当官老爷,咱们家没什么根基,你小叔在官场肯定很难,说不准呀以后你还能帮你小叔分担一些。”

承业笑了笑,“那是自然,我是拿小叔当榜样的!”

他还记得小的时候小叔就对他很好,不光会给他买零嘴,还会给他讲有趣的故事。

阿爹跟阿娘就不会讲故事,小叔自从去县里读书以后就很少回家,他每次想听故事了缠着阿爹阿娘跟他讲,阿爹阿娘只会讲一些放牛娃的故事,听着索然无味。

不像小叔,讲了好多新奇的故事,什么拇指姑娘,白雪公主,豌豆公主,爱丽丝的故事等等,都有趣极了。可惜小叔离家之后,就很少回来了。

宋声写信回来是件大事,全家人都坐在一起听着信里写了什么。

宋声跟往年一样,在信里面一个不落的全都把家里人问候了一下,谁要是被念到名字了,都高兴的裂开嘴笑。

看,我们家走出去的状元郎如今都已经官拜知府了,还是惦记着我们这些亲人。

除了张杏花,宋老大跟宋老二一家自是不必说,宋声每个人都关心了一下。

一家人听完宋声寄回来的信,全都喜气洋洋的。也是托了他的福,这几年在当地,他们宋家人颇受人尊敬,日子也是过得越来越好。

他们家原先一直烧制的银丝炭,已经扩大了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建了更多烧炭的地方。

宋老大现在也不自己亲自下手去烧炭了,原先只雇了几个人来干活,自从扩大了规模之后,不仅自己村的小伙子,就连隔壁村小伙都有想过来当帮工的。

他们家烧制的银丝炭跟市面上人家大家族的银丝炭还不太一样,听说是更耐烧,价格也相对低点一些。

宋老大还记得以前宋声特地交代过的,卖银丝炭就怕得罪人家垄断这种炭的大家族,好在有当地县令的庇护,他只在本县城范围内售卖,这么长时间过去,一直风平浪静,没出什么事端。

二房的宋峰和李氏两个人依旧在府城经营着麻辣烫铺子,铺子的店面原本已经扩大了一倍,去年又新加开了一间同样的铺子,虽然忙碌,但一年到头下来挣的不少。

如今给儿子攒的读书钱已经有了,两口子过一段时间就会抽空回老家一趟,而且每次回去,都是大包小包的提了许多东西,还是赶着马车回去的,这让宋家村的人羡慕极了。

宋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有张杏花在上面当着当家人,家里的小辈们都还算听话,都知道他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亏了他们家的小叔子,所以每次小叔子一写信回来,家里人都十分重视。

张杏花现在也不怎么劳碌了,田里的活都不用他干,家里人多地多,宋老大现在都雇人来给家里做工了,不仅省力气还省事儿。

不光是张杏花,家里的其他人也都很想宋声他们。

信都读完了,宋平还在旁边问,“儿子,你小叔有没有在信里说啥时候回来看看呀?”

承业摇摇头,“阿爹,信里没说。”

宋老大道:“没事,你们要是想他了,以后就自己过去看他。虽然离得远了些,但咱们家跟以前可不一样了,这马车都能买好几辆,完全不是事儿。”

“是啊是啊!”一家人又热热闹闹地说着话。

年初二的时候,宋冬带着夫婿沈大郎回来了,还带了好多东西。

宋冬是宋声的亲姐姐,宋声在信里还提到了她,说是寄回来的那些特产里,还给姐姐寄了一份。

宋冬知道了之后高兴的不得了,她这个弟弟离这么老远都还想着她的好。

沈大郎这两年也跟着宋家挣了不少钱,宋冬是宋家的女儿,虽然已经出嫁了,但毕竟是宋声的亲姐姐,自家人他们还是要帮衬的,总不能叫宋冬在婆家的日子不好过。

“三郎在那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阿奶,等过完年你们给他寄东西不?要是寄的话,连我这一份也一块寄了吧,我给三郎做了两身新衣服,还给他的两个宝贝疙瘩也做了身新衣服,都是用上好的料子做的,穿着柔软不磨人。”宋冬说道。

张杏花一听她给宋声做了新衣服,笑着点了点头,“寄呢,我听说他们那边的大蒜特别贵,打算给他们寄过去一点,你把做好的衣服抽个空拿过来,我让老大有空去驿站给寄了。”

宋家村这个年过得也还算热闹,虽然家里有些人不在,但小孩子多,就显得热闹一些。孙氏又给宋平添了个儿

子,李氏给宋峰添了个儿子和女儿,家里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人丁兴旺是家族兴旺的基础,张杏花看家里添丁进口的,心里高兴,便是越活越年轻,也看不出来年长了两三岁。

宋家村过的热闹,京城玉哥儿他们过的就没这么热闹了。

玉哥儿和李满是在京东自己的小宅子里过的年,如今三年过去,玉哥儿的儿子也已经三岁了。一家三口也算是其乐融融,李满在成婚后的日子里对玉哥儿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玉哥儿汕头没有公婆伺候,后宅也没有什么小妾争宠,日子过的还算惬意。

他在京城走动最多的就是宋英一家了,宋英和薛君堰如今日子也过得不错,薛君堰今年从通州调职回来,宋英跟着他一并回来了。

两个人早先成亲之后,怕宋英有所顾虑,担心两个女儿受到委屈,薛君堰在那种事上一直都有意的采取措施,没要孩子。

他对宋英的两个妞妞视如己出,两个孩子本来就年纪小,原先的父亲又是程度那种人渣,懂事的她们从来不敢闹着要找爹爹。

现在有了新的爹爹,爹爹还十分宠她们,两个孩子很喜欢跟他一起玩,这些宋英都看在眼里。今年年底宋英有了身孕,月份不大,三个月左右,玉哥儿经常去看望她。

只是这两年京城的局势越发不好了,敬王府和长孙府上的摩擦越来越厉害,只因景帝年纪大了,身体不大好,很多大臣都被迫站了队。

尤其是前一阵子敬王被景帝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大臣的面斥责了一番,弄得人心惶惶,生怕自己受牵连。

不过这些与李满和薛君堰这种武将没有太大的关系,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弯弯绕绕大多都是文臣之间的事,只要不涉及到兵权,他们这些武官一般只要恪尽职守就行了。

三年的时间京城也发生了不少事,宋声虽然人不在京城,但与李满往来频繁,京城的局势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他如今远在肃昌,正好远离这场风波。而且他本人就是外来世界的灵魂,知道这个世界大概的历史走向,所以并不担心会被那些政事波及。

不过他特地叮嘱了李满,如果皇长孙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不用拒绝。

他是知道历史走向的,书里面写了,后来皇长孙登基为帝,还娶了个夫郎做皇后,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才是这本书的重点,官场上的事情详写的并不多,毕竟这不是权谋文。

如果李满能在皇长孙有所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等以后他登基为帝,李满自然能够跟着沾光,对他的仕途大有好处。

李满是个直脑筋,不懂那些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弯弯绕绕。对于官场上的事情,他最信任的就是宋声了。宋声告知他要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从来不问为什么。

年后春耕结束后,宋声让官府发布了征调民府干活修路的告示。

这次不是征徭役,上面写的是招工。

官府招工,百姓们还是头一次见。就连之前的粉条厂跟砖厂招工,官府也只是放出消

息,并没有张贴正式招工的告示。

“宋大人要征调民夫了!”

“啥,是要服徭役吗?去年不是才服过,啥情况?这还跟去年一样不仅发工钱还管饭吗?”

“不一样不一样,你去看看,官府已经张贴了正式的告示,这次征调民夫是为了修路,就跟招工一样。要比服徭役的待遇好多了!”

“我勒个乖乖哩,比去年服徭役的待遇还好?!”

“你没仔细听那衙差说嘛,中午管一顿饭,别看没有服徭役的时候管饭管的多,这工钱高,一天给三十文呢!”

“三十文?!!!”这人说完这句转头急吼吼的就要走。

旁边的人拉住他说道:“哎哎你急着干啥去啊?”

那人急忙说道:“去报名啊!这么好的事儿去晚了说不定就排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