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 龙凤猪组合(三合一)(2 / 2)

刘邦曲起腿,咂咂嘴笑道:“白马之盟,这个好,哈哈哈”

笑罢又没落地望向天幕,他行白马之盟,亦是无奈吧,自己大限将至,无法再执掌江山,只能勉强立誓约住那帮功臣。

剩下的隐疾,只有后来者继续整顿医治了。

他仰起头,想起半月前他在洛阳南宫时,张良提醒他,将领们聚在一起计算功绩,言天下土地不够众人封赏,是以怕他论功行赏。

瞬间他明白,他们哪里是忧心封赏?

是怕他清算诛杀,才聚拢成势,就为了逼他表态!

否则怎么会故意坐在露天沙地上谈论?

为化解潜在风波,他听取张良建议,封最憎恶的雍齿为候,向朝中宣示:朕不乱诛功臣,尔等功绩正在论定,保证诸位皆有封赏。

想到自己给雍齿封侯,刘邦就心里不痛快,那家伙素来轻视他,又背叛他,还让他受困被羞。

到最后还能安然在家,享受封侯福贵?

就很气,谁让他命好?

【汉高祖危机来源于旧时余波,那么汉文帝的‘达摩克利斯剑’,则是眼前鲜血淋淋的‘惠帝绝嗣’。

惠帝素有宽仁厚德之称,可惜他的‘仁’撑不起大汉,因受制于功勋集团,政事无法自由,又言是太后子,不能治天下。

于是放纵自身不听朝政不治事,整日饮酒为乐,直到生病去世。

惠帝去世时吕后大哭不止,一哭白发人送黑发人,二哭勋贵功臣该如何压制?

刘邦虽拔除异姓王,但跟随他打天下的老伙计俱在,有功有威望,她该怎么让皇权在手?

这样的担忧横陈在她心中,刘邦去世时吕后就不敢发丧,对审食其坦言:

“诸将原本与皇帝都是平民百姓,他们向先帝北面称臣,已是别扭委屈,今天又要侍奉少主,他们会心甘情愿吗?”

带着功臣欺主的忧虑,吕后临朝听政后,大封吕氏,又除刘氏诸侯王,为加强自己权柄。

偏偏又打破了外戚、权臣、诸侯三家相互制衡的朝堂,引起刘氏诸侯王、功臣集团不满。

吕后去世后,刘氏诸侯王为宗器反吕,勋贵功臣为权诛吕。

于是吕家诛族,惠帝儿子不被认作刘

氏血脉,于是少帝刘弘及兄弟被屠杀】

吕后听得绝嗣二字,身形一晃倒在冰冷的石板上,泪水猛地落了下来,随即咬牙撑起身子爬起来,屈身向刘邦下拜:“吾请辞皇后之位。”

刘邦被大汉陡起的海啸拍心惊,什么样的政变会让盈儿绝嗣?

他撑着墙赫赫喘气,即使再不喜太子,也没想让他沦落到无子孙伏祭的地步。

稍稍平复下心绪后,面对吕后请求,刘邦阖下眼帘又复睁,冷怒地盯着跪在地的吕后:“你在威胁朕。”

刘氏皇子有合适做皇帝的吗?

有,可是他们能压得住功臣将领吗?

不能?

必须得借助外戚及皇子母亲威势,帮助少帝镇压朝廷,才能真正巩固江山。

戚夫人曾怂恿过他废太子立如意,他倒想换立太子,可如意年幼又无功绩,她拿什么去拉拢压制功臣?

去朝廷上跳楚舞俘获萧何等人吗?

思来想去,也只有发妻吕稚,及有军功的外戚才能尽心帮扶太子,不使大汉江山覆乱。

大汉谁能接任啊!刘邦心中苍凉,面上却漠然地望着吕后:“你要放弃太子?”

吕稚张起苍老的面容惨笑:“吾不愿放弃,可是吾不能让吕家日后被除族。”

大肆封赏吕家,这不是在封赏,分明是在祭献吕家巩固刘氏天子之位!

战国秦

赢稷眉头紧凑,对天幕上惠帝十分看不上:“寡人观吕后并不擅权,那惠帝却因太后阻挠,臣子违逆主动离开国家中枢,弃让天下国器,置国家不顾,废子也。”

你之困境,与寡人孰难?

他嬴稷身为大秦之主,在位四十一年却是虚王,从登基吉祥物,到与宣太后共治天下,一步步都是他自己拿回来的!

但凡国事寡人定要表其意见,刷足存在感;凡有朝臣、他国使节入宫,寡人定要面见相问,每逢廷议寡人定要申明意见。

不管朝臣采不采用,但寡人就要说!

能以秦王名分做的事,绝不假手他人!

凡此种种,他才从‘王旁听廷议而不决’到‘秦王与太后共同决断朝事’。

他摇了摇头,侧目对范雎道:“无实力的‘仁’,不叫仁,那是软弱。

置祖先打下的江山不顾,惠帝无君王威仪也!”

【惠帝悲惨成为每个汉家帝王的梦魇。

特别是亲观政变的汉文帝刘恒,天子之位对他而言,是块是从天而降的烫手山芋。

自幼不受宠的他守着贫瘠的代国过活,还要提防领土边缘处的匈奴。

在他见到长安使者,听使者让他去长安继承皇位,小宗变大宗时,他心头浮现的并不是惊喜而是惶恐,群臣为什么会选择他?

当然是他根基浅好控制啊!

但对外宣称的是新帝人选,必须要外戚势弱,才不会重蹈吕后专权,威胁汉家江山。

数下来就刘恒最为合适,于是年长又为人宽厚刘恒就被得到通知:天降皇位大礼包一份,请你签收!()

刘恒敢签收吗?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不敢,皇位之争何等危险,莫名其妙得到统治,心里忐忑啊!

刘恒先让舅舅薄昭到长安打探虚实,确定朝臣要扶他为帝后,才从代国启程出发。

快到长安时,又谨小慎微地让臣子进城查看,确认不是鸿门宴,才勉强安心入长安登基为帝。

登基真有那么顺利吗?

刘恒准备越过宫门时,被守卫拦寻问:“天子在宫内,你是谁?”

最后是谁解决的呢?

勋贵功臣周勃出面呵斥守卫,刘恒才畅通无阻地入驻宫中。

妥妥下马威!

初入汉宫的汉文帝,他睡得着吗?

睡不着啊,前不久才发生血腥政变,宫墙边角还弥漫着血腥味,他在宫中能睡得着吗?

并且曾出力诛杀吕氏的刘襄等人也不服气啊,你什么都没做就平白坐了皇位,谁服气?】

听及往事,刘恒从袖中取出绢巾,拭过嘴角,露出一个浅淡的微笑:

吕后为巩固惠帝皇位,要斩尽高祖成年子嗣,可惜她的用心并不被惠帝接受,相护刘如意同床,阻拦吕后毒杀齐王(刘肥)...

可惜...惠帝是个仲兄,他宽袖拂过案桌,拨弄着案上杯盏,眼眸冷漠:却不是个好皇帝。

仲兄想保刘氏以抗将军功臣,怎么就忘了他身无功绩让功臣服气呢?

对外压不住功臣,对内制不住吕后,没有彻底支持他的势力。

几番之下自我放纵,结果人自己绝嗣无子孙祭拜。

相比之下,便是彻儿面对太后外戚压迫,表现得甚有韧性,他心甚慰啊!

至于他…所有困难都闯过来了,不是吗?

【所以他入京第一件事是获得军权,任命心腹为卫将军,统帅京城南北军营,保证京城不乱。

再任另一心腹陈武为郎中令,负责宫中守卫,保护他一家老小性命安全。

接着再封赏功臣、恢复刘氏诸侯王封号等,以分蛋糕的形式,将臣子诸侯拉到自己阵营,把自己朋友变得多多的,政敌变得少少的,皇位自然稳定下来。

再之后便是对勋贵功臣之首的周勃,进行收权三板斧,连敲带打地威慑其他功臣,让自己能掌控朝政。

又采取贾谊建议,温和削藩,但凡有刘氏诸侯王去世,就将他的封国缩小或分裂。

如长沙王刘长图谋叛乱,就将封国分给他的儿子,达到削弱诸侯王目的。

为了断外戚干政,汉文帝命人到舅舅薄昭家哭活,何为哭活丧?

轵候薄昭未死,群臣在府门口身着孝衣,大哭曰:“轵候你怎么死了啊!”

“呜呼,今天轵侯归亡,吾甚为心痛,特送其一程。”

如此数日,轵侯薄昭自裁死亡。

群臣以为扶立

() 的是青铜傀儡,结果隐藏王者的皇帝。

纵观汉文帝举动:坐稳皇位+去除潜在竞争对手+施惠百姓,亲抚天下】

听到未来汉文帝的身份,刘邦刚喜就被凝固当场,刘恒是谁来着?

哦,他的四儿子,还是襁褓中的儿子,刚满一岁!

刘邦抱头发愁,儿子未来再厉害,也抵不过他还在吃奶啊!

明白汉文帝上位经历,吕雉擦干眼泪踞坐在刘邦对面,张着嘶哑的声音道:“吾亲养他如何?”

冷静下的吕雉头脑前清明,说话条理清楚:“今你膝下仅四子,刘肥年长,有功但无治世之材;”

她抬头断道:“刘如意绝无继位机会。”

刘邦冷眼看她:“若朕要立他为太子呢?”

吕雉迎上他的双眼:“不过两败俱伤罢。”

你本就嫌盈儿不类已,未来盈儿子嗣被诛,吕家灭绝,既然如此她又有何好怕呢?

最差的结局已被天幕透出,只要她往前走一步,就有机会从未来悲剧中抽身。

听到发妻锋锐之言,刘邦认真地上下打量她一番,拨弄着案上茶盏,点头道:“不愧是未来当朝吕太后,要是太子能有你破釜心性,朕不忧矣。”

说罢直接她道出真正目的:“你想抱养刘恒?”

你舍得放弃太子?

吕雉案下的手攥成拳,喉咙干涩地张开嘴:“盈儿年幼,尚可拨正,若本性难改…”

她酸涩地闭上眼,嘴唇抖动半晌,才艰难地吐出决定:“吾扶刘恒为帝!”

【到汉景帝时,削藩为头等大事,结果主持削藩的晁错太过激进,错估七国实力。

让吴王刘濞等人打出历史上第一个‘清君侧’,要带兵进京勤王杀晃错,面对七国来势力汹汹怎么办?

汉景帝把目光落到皇弟刘武身上,刘武的封地梁国,与吴国国土相接,正处于七国进京的线路上,也是抵御七国攻击的重要防线。

为了稳住这道防线,汉景帝刘启将皇位为饵抛出:皇弟,努力干,只要你能抵住七国进攻,哥哥千秋后啊,皇位就是你的了!

梁王刘武亲耳听见,窦太后亲身确认,母子俩一蹦三丈高表示:打打打,启儿\哥,我们双手双脚支持你,你说怎么做,咱们听你的!

汉景帝亲切表示:弟弟你家底厚,先去拦着七国叛军,哥哥的支援随后就到。

于是梁王在前线玩命抵抗,誓死捍卫自己未来江山!

谁知七国兵力太猛,梁王抵挡不住,赶紧叩自己亲哥:哥,支援支援,弟弟脸被揍啦!

启子哥表示:在了在了,你先坚持坚持!

得到回复的梁王再次鼓起勇气硬杠七国,可杠不住啊。

于是又打滴滴向亲哥发急件:快快快!哥,支援到哪了?

哎哟,好疼,哥,弟弟上半身被揍惨啦!

他的哥哥汉景帝长叹,弟啊!你再坚持坚持,哥跟军功团扯完

皮立马支援你哈。

刘启这次没骗梁王(),面对七国叛乱⒋()_[()]⒋『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他竟找不到可领军之人,指挥不了大军开往前线。

有将但不听他的,先让他把选择题给做完再谈】

听着天幕将汉朝皇帝大略简述,秦始皇低头轻笑,明了为何建立大汉的刘邦,出头的也是刘邦。

除了刘邦自身能力外,也独刘邦豁得出去,敢站在前台做反秦带头人。

他眼眸闪过冷意,看来那些人在反秦时,心里也是怕啊,怕秦平反成功,也怕刘邦无法争夺天下!

毕竟一旦争天下,谋臣将军还可以投降活下去,作为一方军队首领,投降只有死亡一条路。

他微微调整自己坐姿,让自己靠的更舒适些。

当初拿不出勇气自立为王,今日又怎么有脸谋反呢?

秦始皇眼眸往下一撇,沉声道:“若尔等为景帝,该如何应对?”

诸位皇子头皮一麻,不得不发表看法,扶苏率先稽礼道:“若无将,扶苏变是将,既然事可违,臣愿亲征,以军功压制功臣,打出自己威信。”

秦始皇懒懒地发出“嗯”的一声,并未评价而是威严地扫过其他皇子:“尔等亦说说罢!”

子婴硬着头皮出列道:“臣…臣会暂时妥协,待结束七国之乱,再行问罪诸臣。”

接着其他皇子一一展言,却没有一个得到陛下点评,众皇子低头不敢直视天颜,只好缩紧脑袋返回队列。

陛下威势越来越重了,害怕!

【束手无策下,晁错甚至建议汉景帝亲征平叛,他据守长安等待皇上归来。

这一建议立即被臣子等人拿住错误,言晁错言天子亲征是为过错,请陛下斩杀晁错!

汉景帝按下不提,想要再次观望几番。

随着前方战线战败的崩溃,急需拿出主要的两个权利人还没争出结果。

十日后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张欧三方再次联手面见陛下,劾奏晁错,再次提出晁错当斩。

丞相、廷尉两人且不谈,中尉前来督促跟汉景帝做最后选择的。

中尉位置很重要,汉文帝入京第一枪,就是换上心腹担任‘中尉’,把控京师军权,拱卫他的安全。

而前方打仗与中尉有何关系?

没关系,但关系到江山与晁错该如何选?

若是汉景帝选错,那惠帝血脉命落少府巷的场景,可能会再次上演哦。

前方战火硝烟,后方功臣举刀,汉景帝如何选?】

身为史上首以藩王之身登基为王的帝王,朱棣当然知道汉景帝如何选!

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

我不会因为爱惜他一人而向天下谢罪。

于是毫不知情的晁错,在上班途中被拉至菜市口腰斩。

朱棣合上汉书,把自己放靠在椅圈上,悠悠地吐出口气。

当年他曾无数次翻阅这段,从短短几截话中

() ,推断当时波澜惊险的局势,查探其背后所含深义。

天幕说得直白,却直指核心,七国之乱中的诸侯不足为惧。

真正较量的是汉景帝与功臣集团的相持。

若梁国能顶住,那汉景帝权势就巩固,谁也无法撼动。

朱棣食指一点一点地叩在案上摇摇头,可惜梁王抵挡不住,所以汉景帝在七国之乱之后,立即立刘荣做太子,巩固皇位。

七国藩王…朱棣随手将汉书搁置右手旁,毫无计划地叛乱,外强中干的七国。

就像桶里的螃蟹,你拉我扯你,坚决不让内部同统一,对外没打内部先干起来了,于是三个月后,七国之乱就被周亚夫平定。

吸取教训的他,在靖难时找六弟借兵,也是要兵不要将,否则将领互不服气,倒给自己招致杀祸。

要是把朱允炆换成汉景帝,朱棣想了想,嗯…幸好朱允炆不是汉景帝。

【牺牲晁错保全一身,七国战乱后,景帝卸中尉职位,换上郅都掌握京城中安全。

让周亚夫升职当丞相,给窦婴封侯,抬外戚打压制功臣集团,至于梁王…

弟弟啊!对不住,不是哥不想让你当皇太弟,而是他们不让啊!

梁王:谁不同意,弟弟我杀了他!

汉景帝指指点点:看清脸了吗?没看清哥哥我再让你看看?

于是梁王派刺客刺杀朝中大臣十余人,满朝群愤,终身无缘大宝,最终愤愤而死。

一场七国之乱,惊险地达到削藩目的,最终顽疾多年的吴国等土地,终于重新掌控自己手上。

汉景帝不用再担心哪位诸侯王再反,功臣再次相逼。

所以汉景帝:头铁削藩+压功臣集团+按抚民生+积蓄匈奴战备,是做到了承上启下的皇帝】

刘恒听着天幕的戏谑声,面无表情地抽了抽嘴角,他刘氏后人遭遇到什么?

变得这般活泼?

不过…启儿虽然在削藩上急了些,观他打压功臣及梁王打压手段,看得出他吸取到教训,手腕运用显然有所长进。

不过…皇后自来爱刘武,自他赐封为梁国后,她总是央他多赐钱帛、军队与武儿。

所以…他眸色幽幽,梁王势力在诸侯国系,最为雄厚,启儿阻兵不发,以此削弱梁王实力,是明智之举。

不过...他低头转动茶盏,看来他殡天后,他的皇后私心过重啊,竟想兄终弟及,简直大谬!

国家公器最吞私情,皇后此举是逼启儿杀梁王啊!

小刘彻听天幕讲述,听得双目放光,转身揪着父皇衣襟一阵夸的同时,又有几分疑惑:“父皇厉害,七国叛乱是因晁错太过激进吗?”

刘启伸手环住他,以防他摔在地,脸色平静地为他抽丝剥茧:“不是激进,是错估七国联盟数量。”

怕楚国被破,他让周亚夫率军在陈留、陈昌等地,作为平叛第二道防线,没想到...刘启眸中杀机乍现,他们竟然逼他杀晁错以谢天下,实在该死!

他摸了摸儿子小脸,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朕削藩就期望诸侯王起兵谋反,如此一来,朝廷师出有名,占据道德高位。”

先帝为稳皇位,封赏各侄子以示安抚,而刘辟光、吴濞等叔伯之子的诸侯王,只能按兵不动,留给他处理。

他登基时天下已认可汉文帝,身为汉文帝之子,他自然受到百姓、良家子及部分臣子爱戴。

所以他才会强势削藩,想将封国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

刘彻靠在父皇怀里,鼓起脸思虑半晌,迟疑道:“父皇用晁错之策,本为让他们谋反,让朝廷占据大义,只没想到有七国联盟,超出父皇预料?”

“对”刘启扬起微笑,看向天幕的眼却是晦暗不明,当年晁错说得没错,汉有兵数百万,皆属群臣无一卒可信。

放眼当今天下,他又能信谁呢?

【将西汉皇帝的主要政事拉出,咱们能清楚看到,这几位都是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

那咱们刘猪猪呢?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

汉家庶事草创,外夷欺凌中国,朕不改变制度,汉家以何为法度?朕不出兵征讨,天下何来安宁?

总结便是:对内,朕要改革;对外,朕打匈奴,九世之仇犹可复!

重点:打匈奴!】!